圖書目錄
第一章 概論(趙一平) 1.1 概述 1.1.1 金屬材料加熱目的 1.1.2 鍛件熱處理和鍛造余熱熱處理 1.1.3 鍛造企業節能和環保 1.2 金屬材料加熱 1.2.1 加熱對鋼組織和性能的影響 1.2.2 金屬加熱時產生的缺陷和防止 1.2.3 鋼的鍛造溫度范圍和加熱規范 1.3 鍛件熱處理 1.3.1 概述 1.3.2 鋼鍛件熱處理種類 1.3.3 鋼鍛件常用熱處理工藝 1.4 鍛造企業的節能和環保 1.4.1 鍛造生產過程中的能耗 1.4.2 鍛造生產過程的燃料消耗 1.4.3 各種設備驅動的動能消耗 1.4.4 鍛造企業能源管理和節能降耗第二章 綜述金屬材料加熱(趙一平) 2.1.概述 2.1.1金屬材料加熱目的 2.1.2金屬材料加熱的重要意義 2.1.3金屬材料加熱方式 2.1.4各種燃料加熱鋼坯的能耗 2.2燃料的燃燒和降低燃料消耗措施 2.2.1常用燃料及其特點 2.2.2燃料的燃燒過程及環保 2.2.3降低燃料消耗的措施 2.3加熱對金屬組織和性能影響 2.3.1鋼的組織及鐵碳平衡圖 2.3.2加熱對鋼組織和性能的影響 2.4金屬的加熱規范 2.4.1金屬加熱時產生的缺陷及防止措施 2.4.2金屬鍛造溫度范圍的確定 2.4.3金屬的加熱規范 2.4.4鋼鍛件的鍛后冷卻 2.5幾種常用的特種金屬加熱規范 2.5.1鋁合金加熱規范 2.5.2銅合金加熱規范 2.5.3不銹鋼加熱規范和鍛造 2.6金屬加熱溫度的測量 2.6.1金屬加熱溫度測量目的 2.6.2金屬加熱溫度測量方法 第三章 金屬材料感應加熱(李勝川) 3.1 中頻感應加熱原理 3.2 電熱效應 3.3 加熱過程中金屬物理性質的變化 3.4 少無氧化加熱 3.5 有色金屬的感應加熱 3.6 半熱成型的(溫鍛)的感應加熱 3.7 鋼在感應加熱時的常見缺陷 3.8 金屬感應加熱時的溫度分布 3.9 感應加熱的效率 3.10 中頻電源設備主要參數的選擇 3.11 感應加熱電源 3.11.1 工頻和工頻爐 3.11.2 變頻電源 3.11.2.1 整流 3.11.2.2 三相可控整流橋的過流保護 3.11.2.3 整流橋對控制系統的基本要求 3.11.2.4 逆變器 3.11.2.4.1 并聯逆變 3.11.2.4.2 串聯逆變 3.11.3 二類逆變器的比較 —— 串聯逆變(電壓型),并聯逆變(電流型) 3.12 變頻電源在熔煉、透熱、淬火中應用 3.13 諧波 3.13.1 諧波電流注入公用電網的限制規定 3.13..2 抑制諧波的主要技術措施 3.14 功率因數和功率因數補償 3.15 冷卻水和冷卻裝置 3.16 感應加熱成套設備的電氣控制 3.17 測溫系統 3.18 中頻感應加熱設備的成套 3.19 鍛造中頻感應爐的能量流 3.20 中頻感應加熱設備運行與節能 第四章 鍛件熱處理和鍛造余熱熱處理技術(張俊恩、趙一平) 4.1 鍛件熱處理 4.1.1 概述 4.1.2 鍛件熱處理目的和種類 4.1.3 常用鋼鍛件熱處理工藝 4.1.4 鍛件熱處理實例 4.2 鍛件鍛造余熱熱處理 4.2.1 鍛造余熱利用的意義 4.2.2 各種熱處理能耗 4.2.3 鍛件的鍛造余熱熱處理工藝 4.2.4 鍛造余熱熱處理工藝控制要點 4.2.5 鍛造和鍛后余熱熱處理生產線和自動生產線 4.3. 鍛件鍛后余熱熱處理實例 4.3.1 鏈軌節鍛后余熱淬火 4.3.2(6102)發動機連桿鍛件鍛后余熱淬火 4.3.3 KMS發動機連桿鍛后余熱淬火 4.3.4 斯太爾平衡軸鍛造余熱淬火 4.3.5 輕型汽車發動機曲軸余熱均溫淬火 4.3.6 后橋從動錐齒輪鍛造余熱退火 4.3.7 轎車變速箱齒輪鍛后余熱等溫正火 4.3.8 前軸鍛后利用部分余熱淬火 4.3.9高合金鋼和模具鋼自由鍛件余熱退火和正火 第五章 非調質鋼的應用與推廣(顧教有、趙一平) 5.1 綜述 5.1.1 非調質鋼定義 5.1.2 非調質鋼種類 5.1.3 非調質鋼特點 5.1.4 非調質鋼使用范圍 5.1.5 簡述國內非調質鋼研制過程 5.1.6 非調質鋼優點和效益 5.1.7 國內、外汽車用非調質鋼使用現狀 5.2 非調質機械結構鋼化學成份和力學性能 5.2.1 非調質機械結構鋼牌號和化學成份 5.2.2 常用非調質機械結構鋼牌號和化學成份 5.2.2 非調質機械結構鋼力學性能 5.3 非調質鋼鍛造和鍛后控制冷卻工藝 5.3.1 影響非調質鋼力學性能的因素 5.3.2 介紹三種非調質鋼 5.3.3 非調質鋼鍛后控溫冷卻 5.3.4 控溫冷卻工藝及其種類 5.3.5 控溫冷卻設備 5.3.6 非調質鋼零件返修工藝 5.4 非調質鋼鍛件應用實例 5.4.1 非調質鋼35MnV連桿鍛造與控溫冷卻工藝 5.4.2 非調質鋼43MnS轎車連桿鍛造與控溫冷卻工藝 5.4.3 非調質鋼48MnV大型曲軸鍛造與控溫冷卻工藝 5.4.4 非調質鋼S45CVL1輕型曲軸鍛造和控溫冷卻工藝 5.4.5 F35MnVN萬向節叉和套管叉鍛造和控溫冷卻工藝 5.4.6 貝氏體非調質鋼前軸鍛造和控溫冷卻工藝 5.4.7 脹斷連桿(C70S6)鍛造和控溫冷卻工藝 5.5 大力推廣非調質鋼及今后努力方向 5.5.1 推廣非調質鋼應用,今后需要作的工作 5.5.2 多方齊心協力,大力推廣非調質鋼 附錄 GB/T 15712-2008非調質機械結構鋼 第六章 鍛造加熱和熱處理爐(宋湛萍、史競) 6.1概述 6.1.1鍛壓加熱設備 6.1.2鍛造爐特點 6.1.3 鍛造爐分類 6.2火焰爐 6.2.1 燃料選擇 6.2.2 爐型介紹 6.3 火焰爐節能 6.3.1 火焰爐節能勢在必行 6.3.2 節能的基本策略 6.3.3 節能主要指標 6.3.4 與節能有密切關系的技術指標 6.3.5 熱平衡 6.3.6 火焰爐節能的途徑 6.3.7 節能舉例 6.4 火焰爐環保 6.4.1 環保狀況不容樂觀 6.4.2 搞好環保的措施 6.5 電爐 6.5.1 電爐特點、分類 6.5.2 電阻加熱 6.5.3 感應加熱 6.5.4爐型選擇 6.6節能 電爐 6.6.1 熱平衡 6.6.2 電爐節能途徑 6.6.3 節能實例 6.7 電爐環保 6.7.1 電爐的污染物 6.7.2 搞好環保的措施 6.8 結束語 第七章 蒸-空鍛錘的技術改造(胡大勇) 前言 7.1 蒸-空鍛錘技術改造的意義 7.1.1 蒸-空鍛錘技術改造的意義 7.1.2 蒸-空鍛錘技術改造的發展過程 7.1.3蒸-空鍛錘技術改造的原則 7.2 蒸-空鍛錘改造的技術方案 7.2.1單桿排油打液氣錘 7.2.2單桿進油打液氣錘 7.2.3三桿式液氣錘 7.2.4全液驅動電液錘 7.3. 液壓錘的通用技術要求 7.3.1液壓錘的一般技術要求 7.3.2液壓站的一般技術要求 7.3.3動力頭的一般技術要求 7.3.4電控系統的一般技術要求 7.3.5現場安裝、調試的一般技術要求 7.4. 液壓錘的使用和維護 7.4.1單桿排油打液氣錘的使用和維護 7.4.2全液驅動電液錘的使用和維護 7.4.3全液壓程控模鍛錘的保養與維修 7.5.液壓錘技術的方向展望 7.6. 參考文獻 第八章 鍛造企業的能源管理和節能減排(崔建洲) 8.1 概述 8.1.1 能源管理的重要意義 8.1.2 能源管理的定義和內容 8.2 能源管理的節能措施 8.3 建立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及其措施 8.4 能源計量 8.4.1 能源計量及管理 8.4.2 電能計量 8.4.3 水網計量 8.4.4 天然氣計量 8.4.5 蒸汽計量 8.4.6 燃煤計量 8.5 公用動力及其設備的節能 8.5.1 概述 8.5.2 變壓器和供電線路及其節能 8.5.3 壓縮空氣和空壓機及其節能 8.5.4 水和水泵及其節能 8.5.5 蒸汽和鍋爐及其節能 8.6 介質余熱利用 8.6.1熱處理淬油余熱用于廠區熱水的預熱 8.6.2循環水余熱用于生活熱水的預熱 8.7 工廠輔助裝置及其節能 8.7.1 照明節能 8.7.2 風機節能 8.7.3電焊機節能 8.7.4 空調裝置節能 8.7.5 太陽能技術在工廠的應用 8.7.6燃氣烤模及應用 8.8 附錄 8.8.1 企業節能管理制度參考資料 8.8.2 能源技術參數及換算 8.8.3 各種能源與標準煤的參考折標系數 8.8.4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新修訂 第九章 鍛造設備的振動和噪聲控制(尹學軍、高星亮) 引言 9.1振動的危害及相關控制標準 9.1.1 常見的振動危害 9.1.2 振動的容許標準 9.1.3 鍛壓設備振動的特點 9.2 鍛錘和壓力機隔振的基本原理 9.2.1隔振的基本原理 9.2.2隔振系統的固有頻率 9.2.3周期性振動的隔振 9.2.4沖擊隔振 9.3 鍛造設備隔振器的結構和性能 9.4 鍛錘的振動控制 9.4.1 鍛錘基礎的類型 9.4.2 鍛錘的振動與傳播規律 9.4.3自由鍛錘的隔振設計 9.4.4 模鍛錘的隔振設計 9.5螺旋壓力機的振動控制 9.5.1小型螺旋壓力機的振動控制 9.5.2大型螺旋壓力機的振動控制 9.6熱模鍛用機械壓力機的振動控制 9.7其它鍛壓設備的振動控制 9.7.1 對擊錘的振動控制 9.7.2板金加工壓力機的振動控制 9.8鍛壓設備的隔振基礎改造 9.8.1 隔振改造的背景 9.8.2 壓力機隔振改造的準備 9.8.3 壓力機隔振改造的實施 9.8.4 隔振效果的測試 9.9鍛壓設備的噪聲控制 9.9.1 鍛壓設備的噪聲源 9.9.2 噪聲的評價 9.9.3 噪聲的危害 9.9.4噪聲標準 9.9.5噪聲控制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