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市場價:185元
|
會員價:185元
|
VIP 價:185元
|
|
|
計算機技術在鍛造中的應用 |
【評分星級】
共有0位網友參與打分 |
【作 者】中國鍛壓協會編譯 |
【出 版 社】中國鍛壓協會 |
【出版日期】2009年2月 |
【I S B N】 |
|
【裝 幀】簡裝 |
【圖書狀態】
上架
|
【所屬類別】
工藝類 >> 鍛造工藝
|
|
|
|
內容簡介
縱觀世界各國鍛造業的發展,無不是在彼此學習、交流、創新的歷程中提升本國的鍛造水平。中國鍛壓協會作為鍛造行業企業間交流的樞紐,促進行業企業持續發展,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是協會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于此,本協會研究搜集了日本近二十年間的鍛造相關技術資料,翻譯后匯編成十個分冊。內容涉及:自由鍛及模鍛工藝、鍛造設備、模具、熱處理、節能環保、安全衛生、生產管理、質量控制、計算機應用等等。書中不乏基礎理論,但更多的是貼近企業生產的實例和調研報告,闡述具體詳實,可操作性很強。本套叢書部分內容是在行業內首次公開,對企業的生產、管理、內部培訓、提升企業競爭力具有現實的借鑒意義。 叢書為大16開版本,定稿后總篇幅在240萬字左右。如此大規模的翻譯國外鍛造技術資料,在協會歷史上尚屬首次,工程之浩大、組織之精心,足見協會的決心及叢書的價值。
|
圖書目錄
第 1 章 計算機在鍛造設備管理中的應用調查(I) 1 1.1 前言 3 1.2 調查工作概況 3 1.2.1 目的 3 1.2.2 調查研究內容 3 1.2.3 調查研究實施方法 4 1.2.4 委員會會議及實地調查實施情況 4 1.3 《計算機在鍛造設備管理中的應用》問卷調查統計結果 5 1.3.1 傳感器在鍛造設備上的應用 5 1.3.2 計算機技術在設備維護方面的應用 50 1.4 總結 55 1.4.1 傳感器、監控器在滑塊中的位置 55 1.4.2 加壓載荷檢測儀 57 1.4.3 監控溫度、冷卻水 57 1.4.4 監控空氣壓力 59 1.4.5 監控供油 59 1.4.6 目前80%以上企業安裝傳感器、監控器的部位 60 1.4.7 目前不到10%的傳感器、監控器安裝部位及幾乎沒有安裝的部位 60 1.4.8 將來希望安裝的比例在50%以上的部位及現在安裝比例不到50%的部位 61 1.4.9 計算機在預防維護管理上的應用 61 1.5 《計算機在鍛造設備管理中的應用》調查表 62 第 2 章 計算機在鍛造設備管理中的應用調查(II) 67 2.1 前言 69 2.2 調查工作概況 69 2.2.1 目的 69 2.2.2 調查研究內容 69 2.2.3 調查研究實施方法 70 2.2.4 委員會會議及實地調查實施情況 70 2.3 傳感器、監控器的具體應用方法 71 2.3.1 用于確認模具調整后的位置 71 2.3.2 測量離合器、制動器行程 73 2.3.3 確認各導軌和模具溫度 81 2.3.4 確認冷卻水壓力、流量、消耗量 82 2.3.5 確認供油狀況 83 2.3.6 確認設備加壓載荷 86 2.3.7 用于模具潤滑劑噴涂管理 91 2.4 計算機技術在設備維護方面的應用實例 93 2.4.1 設備維護系統 93 2.4.2 設備運行診斷系統 98 2.4.3 設備管理系統的實際應用 104 2.5 總結 107 第 3 章 鍛造模具CAD/CAM軟件調查(I) 111 3.1 前言 113 3.2 各被調查企業的CAD/CAM使用形態及CAD/CAM的使用者 114 3.2.1 各被調查企業總體情況 114 3.2.2 CAD/CAM的使用形態 116 3.2.3 引進CAD的障礙 116 3.2.4 CAD/CAM的使用者 118 3.3 CAD/CAM的使用狀況 120 3.3.1 產品設計CAD/CAM系統 120 3.3.1.1 使用軟件 120 3.3.1.2 使用的終端數 121 3.3.1.3 引進時間 121 3.3.1.4 引進時考察CAD/CAM軟件的數目 122 3.3.1.5 有無增設終端 122 3.3.1.6 選擇目前軟件的理由 122 3.3.1.7 目前軟件使用情況的滿意度 122 3.3.2 工藝設計CAD/CAM系統 122 3.3.2.1 工藝設計CAD/CAM系統 122 3.3.2.2 對引進工藝設計系統情況的分析 124 3.3.2.3 引進后的評價 125 3.3.2.4 小結 126 3.3.3 模具設計CAD/CAM系統 126 3.3.3.1 使用的軟件 126 3.3.3.2 使用的終端機數量 127 3.3.3.3 引進時間 128 3.3.3.4 引進前考察的CAD/CAM軟件數 128 3.3.3.5 有無增設用戶終端機 128 3.3.3.6 選擇應用軟件的理由 128 3.3.3.7 對應用軟件使用情況的滿意度 128 3.3.4 模具加工CAD/CAM系統 128 3.3.4.1 引進應用軟件及使用的終端機臺數 129 3.3.4.2 引進應用軟件的理由 130 3.3.4.3 軟件應用以及維護的滿意度 130 3.3.5 CAD/CAM的應用范圍 130 3.3.6 CAD/CAM的數據交換 131 3.4 二維制圖功能 131 3.4.1 代表性應用軟件 131 3.4.2 快速顯示圖面 132 3.4.3 建模功能及其操作 132 3.4.4 形狀編輯功能及其操作 132 3.4.5 輸入圖紙尺寸、標注操作 133 3.4.6 相似性設計的可行性 133 3.4.7 圖紙管理 134 3.4.8 數據精度 134 3.4.9 客戶管理功能的應用 135 3.5 建模功能 135 3.5.1 硬件、軟件名稱 135 3.5.2 圖示畫面的操作 136 3.5.3 曲線、曲面繪制 136 3.5.4 圓角功能 137 3.5.5 過渡面的生成 137 3.5.6 縮放功能 138 3.5.7 面功能 138 3.5.8 建模時間 139 3.5.9 目前應用的建模軟件優點 140 3.5.10 目前應用的建模軟件缺點 140 3.5.11 可能的模型類型 140 3.5.12 客戶管理功能的靈活應用 141 3.6 模具加工CAM 141 3.6.1 硬件、軟件名稱 141 3.6.2 終端機保有臺數 142 3.6.3 三維曲面加工 143 3.6.4 加工路徑 151 3.6.5 加工內容 156 3.6.6 加工模擬 156 3.6.7 有效使用用戶管理功能 158 3.7 CAE仿真模擬 159 3.7.1 目前軟件分析內容及使用目的 159 3.7.2 今后需要的分析軟件 159 3.7.3 分析軟件小結 159 3.8 今后的期望 160 3.8.1 對CAD的期望 160 3.8.2 對CAD期望小結 161 3.8.3 對CAD期望的匯總 161 3.8.4 對CAM的期望 161 3.8.5 對CAM期望小結 162 3.8.6 對CAM期望的匯總 162 3.8.7 對CAE模擬仿真的期望 163 3.8.8 對CAE模擬仿真期望小結 163 3.8.9 對CAE模擬仿真期望的匯總 163 3.8.10 其他期望 163 3.9 總結 164 3.10 附錄 167 3.10.1 問卷調查表 167 3.10.2 實地調查報告 175 3.10.2.1 CAD/CAM軟件企業調查報告 175 3.10.2.2 1993年國際模具CAD/CAM展覽會調查報告 176 3.10.2.3 電火花加工機床廠調查報告 180 3.10.2.4 模具制作企業調查報告 181 3.10.2.5 模具制作株式會社調查報告 182 3.10.2.6 鍛造株式會社調查報告 182 第 4 章 模鍛模具CAD/CAM軟件調查(II) 185 4.1 前言 187 4.2 調查工作概述 187 4.2.1 目的 187 4.2.2 調查研究內容 187 4.2.3 調查研究實施方法 188 4.2.4 委員會會議及實地調查實施情況 188 4.3 引進CAD/CAM的原則 188 4.3.1 日本YUNISHISU株式會社引進CAD/CAM的功效及其注意事項 189 4.3.2 日立造船信息系統株式會社引進CAD的原則 192 4.3.3 YASAKU-OIKURIDO株式會社引進CAD的原則 193 4.3.4 豐田KERAMU株式會社引進CAD/CAM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194 4.4 試驗對象 196 4.4.1 選定典型零件的理由 196 4.4.2 圖紙、標準 197 4.5 建模試驗 197 4.5.1 應用CADCEUS 197 4.5.2 應用GRADE、CUBE-NC 203 4.5.3 應用EUKLID 209 4.5.4 應用CAELUM 214 4.5.5 建模試驗的現場調查報告 218 4.6 切削加工試驗 223 4.6.1 切削加工結果 223 4.6.2 切削加工試驗現場調查報告 236 4.7 總結 239 4.7.1 引進CAD/CAM系統 240 4.7.2 建模 240 4.7.3 直接雕刻 240 4.7.4 刀具磨損 241 4.7.5 今后課題 241 4.8 CAD/CAM系統規格一覽表 242
|
|
|
|
|
網友評論
歡迎您對圖書進行評論,表明您對此圖書的感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