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市場價:190元
|
會員價:190元
|
VIP 價:190元
|
|
|
簡明鍛造加工 |
【評分星級】
共有0位網友參與打分 |
【作 者】中國鍛壓協會編譯 |
【出 版 社】中國鍛壓協會 |
【出版日期】2009年2月 |
【I S B N】 |
|
【裝 幀】簡裝 |
【圖書狀態】
上架
|
【所屬類別】
工藝類 >> 鍛造工藝
|
|
|
|
內容簡介
縱觀世界各國鍛造業的發展,無不是在彼此學習、交流、創新的歷程中提升本國的鍛造水平。中國鍛壓協會作為鍛造行業企業間交流的樞紐,促進行業企業持續發展,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是協會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于此,本協會研究搜集了日本近二十年間的鍛造相關技術資料,翻譯后匯編成十個分冊。內容涉及:自由鍛及模鍛工藝、鍛造設備、模具、熱處理、節能環保、安全衛生、生產管理、質量控制、計算機應用等等。書中不乏基礎理論,但更多的是貼近企業生產的實例和調研報告,闡述具體詳實,可操作性很強。本套叢書部分內容是在行業內首次公開,對企業的生產、管理、內部培訓、提升企業競爭力具有現實的借鑒意義。 叢書為大16開版本,定稿后總篇幅在240萬字左右。如此大規模的翻譯國外鍛造技術資料,在協會歷史上尚屬首次,工程之浩大、組織之精心,足見協會的決心及叢書的價值。
|
圖書目錄
第 1 章 奇妙的鍛造世界 1 1.1 生產的起源——鍛造 3 1.2 順應社會需求而發展的鍛造 5 1.3 鍛造培育出科學知識和高技術 8 1.4 作為藝術的鍛造 10 1.5 會長的人生和鍛造 10 第 2 章 鍛造用材料特性 13 2.1 變形抗力 15 2.1.1 壓縮時的真實應力和對數應變 15 2.1.2 變形抗力曲線 16 2.2 變形溫度和變形速度對變形抗力的影響 17 2.2.1 變形溫度影響 17 2.2.2 加工速度影響 18 2.2.3 變形抗力的數學模型 19 2.3 拉伸試驗和硬度試驗 20 2.3.1 拉伸試驗 20 2.3.2 硬度試驗 21 2.4 塑性 22 2.5 摩擦和粘著 23 2.6 鍛造用鋼鐵材料 23 2.6.1 冷鍛用鋼 23 2.6.2 熱鍛用鋼 24 2.7 難加工材料的鍛造要點 25 2.7.1 鍛造時的難加工材料 25 2.7.2 高強度材料冷鍛 25 2.7.3 不銹鋼溫鍛 26 2.7.4 容易粘著材料 28 2.7.5 鎂合金鍛造 28 第 3 章 簡明鍛造力學 31 3.1 鍛造中應用力學的方法 33 3.2 鍛造單位壓力和鍛造力 33 3.2.1 圓柱壓縮 33 3.2.2 約束系數 35 3.2.3 各種鍛造方法的約束系數 36 3.2.4 加工硬化處理 37 3.3 鍛造能 38 3.3.1 鍛造功和能 38 3.3.2 塑性功和發熱 38 3.4 塑性力學基礎及其應用 39 3.4.1 屈服條件 39 3.4.2 工具強度 41 3.4.3 塑性破壞條件 41 3.4.4 縱向失穩 42 3.4.5 上限法 43 第 4 章 鍛造模擬 45 4.1 鍛造力學模擬概述 47 4.1.1 解析方法和模擬方法 47 4.1.2 變形模擬方法和軟件 48 4.2 模擬操作的詳細步驟 49 4.2.1 物體和時間的分解 49 4.2.2 數據輸入 50 4.2.3 來自模擬的信息 51 4.3 實際模擬 52 4.3.1 模擬程序 52 4.3.2 模擬時的注意事項 52 4.4 有效模擬實例 53 4.4.1 鍛件流動和變形力預測 53 4.4.2 基于材料流動解析的缺陷預測和改善 54 4.4.3 模具磨損問題對策 54 4.4.4 材料開裂 55 4.4.5 模具開裂問題的對策 55 4.4.6 鍛件精度 55 4.5 材質模擬 55 4.5.1 材質模擬概述 55 4.5.2 熱鍛材質預測 56 4.5.3 鍛件熱處理后應變和組織解析 56 第 5 章 鍛造溫度 61 5.1 鍛造溫度選擇 63 5.1.1 按溫度分類的鍛造方法 63 5.1.2 從原料到鍛造之路徑與溫度關系 63 5.1.3 決定鍛造溫度的原則 66 5.2 鍛造過程中的溫度變化 66 5.3 各種材料鍛造舉例 68 5.3.1 鋼材 68 5.3.2 銅合金系材料 70 5.3.3 鋁系材料 71 5.3.4 鈦合金及鎳基超合金等耐熱合金 71 第 6 章 熱模鍛模具設計 75 6.1 熱模鍛金屬變形行為 77 6.2 熱模鍛的鍛造力 77 6.2.1 變形抗力 77 6.2.2 鍛造力的計算 78 6.3 熱模鍛用模具設計的注意事項 80 6.4 模具設計要領 80 6.4.1 成形工藝 80 6.4.2 坯料定位 81 6.4.3 脫模方法 82 6.4.4 分模線 82 6.4.5 圓角半徑 83 6.4.6 飛邊和飛邊槽 83 6.4.7 其它 84 6.4.8 預鍛模設計 85 6.4.9 切邊模設計 85 第 7 章 冷鍛模具設計 87 7.1 冷鍛工藝和載荷計算 89 7.1.1 工藝設計 89 7.1.2 冷鍛加工方法 90 7.1.3 鍛造載荷的簡單計算方法 91 7.2 模具設計 92 7.2.1 冷鍛模的工作環境 92 7.2.2 模具壽命 93 7.2.3 模具構成和組合 93 7.2.4 保證同心度 93 7.2.5 模具零件的變形與尺寸 94 7.2.6 調整載荷作用中心 94 7.3 模具材料選擇 95 7.3.1 模具破損觀察 95 7.3.2 模具材料應有的質量 97 7.3.3 模具材料選擇標準 99 7.4 成形壓力的傳遞和緩和 99 7.4.1 壓力的傳遞方式 99 7.4.2 模具零件設計要點 100 7.5 模具嵌入件的強化 101 7.5.1 加強環數目的決定方法 102 7.5.2 針對工作應力的設計基準 103 7.5.3 關于裝配方法 103 7.6 模具的表面處理 103 7.6.1 表面涂層效果 104 7.6.2 表面改性效果 106 7.7 模具組裝和模架 106 7.7.1 模架結構和模具組裝 106 7.7.2 對于偏心載荷的考慮 106 7.7.3 模架在壓力機上的安裝 106 7.7.4 改善模具組裝性的措施 107 7.7.5 安裝準備 108 7.8 有效地降低模具費用 109 7.8.1 在凹模方面采取的措施 109 7.8.2 改進模具的制作和模具結構 109 第 8 章 鍛造過程潤滑 111 8.1 鍛造過程潤滑摩擦學 113 8.1.1 鍛造過程的摩擦學 113 8.1.2 溫鍛、熱鍛用潤滑劑 113 8.1.3 冷鍛用潤滑技術 118 8.2 鍛造摩擦的特征、摩擦定律和潤滑機理 121 8.2.1 鍛造摩擦的特征 121 8.2.2 接觸機理和摩擦定律 122 8.2.3 液體潤滑劑的潤滑機理 123 8.2.4 固體潤滑劑的潤滑機理 125 8.2.5 摩擦界面的溫升 126 8.2.6 高溫摩擦潤滑機理 127 8.3 工具面摩擦力的有效應用 129 第 9 章 閉塞鍛造 133 9.1 閉塞鍛造的定義和實例 135 9.2 變形特征 137 9.2.1 加工壓力低 137 9.2.2 剪切變形、結合面 138 9.2.3 軸向長度不均 139 9.3 模具設計 140 9.3.1 多開模 140 9.3.2 模具閉合力 141 9.4 壓力機選擇 141 9.5 在反壓力鍛造方面的應用 144 第10章 大型鍛件自由鍛 149 10.1 大型鍛件自由鍛概要 151 10.2 大型鍛件超大化的變遷和相應設備 152 10.3 600噸超大型鋼錠的鐓粗 153 10.4 鍛造壓合大直徑軸件的疏松 156 10.5 超大型鍛件成形 157 第11章 回轉塑性加工 163 11.1 回轉加工分類 165 11.2 橫軋 165 11.3 環形件軋制 167 11.4 各種回轉加工法 168 11.4.1 螺旋軋制 168 11.4.2 環形件軋制 169 11.4.3 擺碾鍛造 169 11.4.4 滾壓 170 11.4.5 旋壓 170 11.4.6 輥鍛 171 11.5 加工方法復合 171 11.5.1 環形件軋制和搖動擺碾鍛造復合 171 11.5.2 燒結和齒形滾壓復合 171 11.5.3 鑄造和齒形滾壓復合 172 11.5.4 旋壓和齒形滾壓復合 172 第12章 立式鍛造設備 177 12.1 從用途看鍛造設備 179 12.1.1 錘 179 12.1.2 螺旋壓力機 180 12.1.3 曲柄壓力機 180 12.1.4 肘桿壓力機 181 12.1.5 多連桿壓力機 182 12.2 熱鍛、溫鍛用壓力機的選擇和周邊設備 183 12.2.1 熱鍛生產方式 183 12.2.2 溫鍛的應用 183 12.2.3 周邊設備 184 12.3 冷鍛壓力機的選擇 184 12.3.1 冷鍛壓力機的需求與大型化 184 12.3.2 壓力機設備的選擇 184 12.4 今后的壓力機設備 185 第13章 臥式多工位鍛造設備 187 13.1 臥式鍛造設備的歷史 189 13.2 何為臥式多工位鍛造機 189 13.2.1 臥式多工位鍛造機結構 189 13.2.2 特征 193 13.2.3 臥式多工位鍛造機開發動向 193 13.3 成形方法和實例 193 13.3.1 成形方法 193 13.3.2 成形實例 194 13.4 螺栓鐓鍛 195 13.4.1 螺栓坯料鐓鍛 195 13.4.2 螺紋成形 197 14.4.3 螺栓鐓鍛生產線 198 13.5 今后的臥式多工位鍛造機 199 13.5.1 鍛件實現凈成形 199 13.5.2 提高生產效率 199 13.5.3 縮短準備時間 200 第14章 汽車件和飛機件鍛造 203 14.1 汽車件 205 14.1.1 發動機件 205 14.1.2 傳動件 208 14.1.3 萬向聯軸器 210 14.1.4 轉向機構用件 212 14.1.5 行走機構件 213 14.2 飛機件 214 14.2.1 鍛造壓力機和鍛造方法 215 14.2.2 鍛件 218 第15章 鍛造的現狀和未來 221 15.1 鍛造統計 223 15.2 鍛造技術的結構系統和模型化 224 15.3 鍛造加工技術開發方向 226 15.4 日本的鍛造技術路線圖 227 15.5 美國的鍛造技術路線圖 229 15.6 支撐鍛造技術發展的要素 230 15.6.1 產學合作與產業間合作 230 15.6.2 國際合作和競爭 230 15.7 對環境友好 231 15.8 今后的鍛造業 232 第16章 專家對鍛造未來的展望 235 16.1 日本產業的動向和鍛造的未來 237 16.1.1 鍛造周邊環境變化 237 16.1.2 由切削加工所看到的今后發展方向 238 16.2 環境友好型先進的凈形成形技術 239 16.3 鍛造摩擦學 240 16.4 鍛造技術之夢 240 16.5 鍛造的未來 241 16.6 從鋼材看鍛造的未來 242 16.7 期望開發多壓頭鍛造技術 243 16.8 未來的臥式多工位鍛造設備 243 16.9 以冷鍛為主體技術的無人化工廠 244 16.9.1 鍛造現狀 244 16.9.2 社會背景 244 16.9.3 用戶市場 244 16.9.4 需要開發的課題 244 16.9.5 開發的經濟效果 244 附件:可鍛材料 247
|
|
|
|
|
網友評論
歡迎您對圖書進行評論,表明您對此圖書的感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