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市場價:49.8元
|
會員價:42.3元
|
VIP 價:41元
|
|
|
機械設計 |
【評分星級】
共有0位網友參與打分 |
【作 者】黃秀琴 |
【出 版 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8年4月 |
【I S B N】978-7-111-57181-0 |
|
【裝 幀】平裝 |
【圖書狀態】
上架
|
【所屬類別】
工藝類 >> 綜合類
|
|
|
|
內容簡介
本書依據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學校工科“機械設計課程”的教學要求編寫,以“培養應用型人才”思想為指導,并結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及教學特點。主要內容包括:緒論,機械設計概論,機械零件的強度,摩擦、磨損及潤滑,螺紋聯接和螺旋傳動,鍵、花鍵、銷、無鍵聯接,帶傳動,鏈傳動,齒輪傳動,蝸桿傳動,滑動軸承,滾動軸承,軸,聯軸器和離合器等。
|
圖書目錄
前 言 常用力學計算符號表 第1 章 緒論 1 1. 1 本課程研究的對象 1 1. 2 本課程研究的性質、內容和任務 2 1. 3 本課程的特點及學習方法 2 思考題 3 第2 章 機械設計概論 4 2. 1 機器應滿足的基本要求 4 2. 2 機器設計的主要內容及一般程序 5 2. 3 機械零件設計的基本要求及一般步驟 7 2. 3. 1 機械零件設計的基本要求 7 2. 3. 2 機械零件設計的一般步驟 8 2. 4 機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及計算準則 8 2. 4. 1 機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 8 2. 4. 2 機械零件的計算準則 9 2. 5 機械零件的材料選擇 10 2. 5. 1 機械零件的常用材料 10 2. 5. 2 機械零件材料的選用原則 11 2. 6 機械零件的工藝性及標準化 12 2. 6. 1 機械零件的結構工藝性 12 2. 6. 2 機械零件設計中的標準化 13 2. 7 機械設計方法及其發展 13 2. 7. 1 傳統設計方法 13 2. 7. 2 設計方法的新發展 14 2. 7. 3 現代設計方法的特點 15 思考題 16 第3 章 機械零件的強度 17 3. 1 載荷和應力的分類 17 3. 1. 1 載荷的分類 17 3. 1. 2 應力的分類 17 3. 2 靜應力狀態下機械零件的整體強度 18 3.2.1 靜應力狀態下機械零件的強度計算 18 3. 2. 2 許用安全系數的選擇 20 3. 3 變應力狀態下機械零件的整體強度 20 3. 3. 1 材料的疲勞曲線 20 3. 3. 2 材料的疲勞極限應力圖 21 3. 3. 3 影響機械零件疲勞強度的主要因素 22 3. 4 機械零件的表面接觸疲勞強度 25 3. 5 機械零件的剛度 26 3. 5. 1 剛度的影響 26 3. 5. 2 剛度計算概述 26 3. 5. 3 影響剛度的因素及其改進措施 26 3. 6 機械零件的可靠性 27 3. 6. 1 可靠性概念 27 3. 6. 2 提高機械零件可靠性的措施 28 思考題 28 第4 章 摩擦、磨損及潤滑 29 4. 1 摩擦的種類及其性質 29 4. 1. 1 摩擦表面的形貌 29 4. 1. 2 摩擦的種類及其基本性質 30 4. 2 磨損 34 4. 2. 1 典型磨損過程 34 4. 2. 2 磨損的分類 35 4. 3 潤滑劑、添加劑 36 4. 3. 1 潤滑劑的作用 36 4. 3. 2 潤滑劑的種類及其性能指標 37 4. 3. 3 添加劑 41 4. 4 潤滑狀態 41 4. 4. 1 邊界潤滑 42 4. 4. 2 流體潤滑 42 4. 4. 3 混合潤滑 43 4. 4. 4 潤滑狀態的轉化 43 思考題 43 第5 章 螺紋聯接和螺旋傳動 44 5. 1 螺紋聯接的主要類型、材料和精度 44 5. 1. 1 螺紋聯接的主要類型 45 5. 1. 2 螺紋聯接件的材料和許用應力 46 5. 2 螺紋聯接的擰緊和防松 49 5. 2. 1 螺紋聯接的擰緊 49 5. 2. 2 螺紋聯接的防松 52 5. 3 螺栓組聯接的設計和受力分析 55 5. 3. 1 螺栓組聯接的結構設計 55 5. 3. 2 螺栓組聯接的受力分析 57 5. 4 螺栓聯接的強度計算 60 5. 4. 1 螺紋聯接的失效形式和設計準則 60 5. 4. 2 普通螺栓聯接的強度計算 60 機械設計 Ⅵ 5. 4. 3 鉸制孔用螺栓聯接的強度計算 64 5. 5 提高螺栓聯接強度的措施 65 5. 5. 1 改善螺紋牙間的載荷分布 65 5. 5. 2 減小螺栓的應力幅 66 5. 5. 3 避免附加彎曲應力 67 5. 5. 4 避免應力集中 68 5. 5. 5 采用合理的制造工藝 68 5. 6 螺旋傳動 70 5. 6. 1 常用的傳動螺旋副 71 5. 6. 2 螺旋傳動的失效、結構和材料 72 5. 6. 3 滑動螺旋傳動的設計計算 73 思考題 76 習題 76 第6 章 鍵、花鍵、銷、無鍵聯接 79 6. 1 鍵聯接 79 6. 1. 1 鍵聯接的功能、分類、結構形式及應用 79 6. 1. 2 鍵的選擇和鍵聯接強度計算 81 6. 2 花鍵聯接 83 6. 2. 1 花鍵聯接的類型、結構和特點 83 6. 2. 2 花鍵聯接強度計算 84 6. 3 銷聯接 85 6. 4 無鍵聯接 87 6. 4. 1 過盈聯接 87 6. 4. 2 脹緊聯接 88 6. 4. 3 型面聯接 88 思考題 89 習題 89 第7 章 帶傳動 91 7. 1 概述 91 7. 1. 1 帶傳動的類型 91 7. 1. 2 帶傳動的特點 93 7. 2 V 帶和帶輪 93 7. 2. 1 V 帶的構造和類型 93 7. 2. 2 V 帶輪的材料和結構 95 7. 3 帶傳動的工作情況分析 97 7. 3. 1 帶傳動的受力分析 97 7. 3. 2 帶的彈性滑動和打滑 97 7. 3. 3 帶的極限有效拉力Felim及其影響因素 98 7. 3. 4 帶傳動的應力分析 99 7. 3. 5 帶傳動的主要失效形式 100 7. 4 V 帶傳動的設計計算 100 7. 4. 1 設計準則和單根V 帶的額定功率 100 7. 4. 2 帶傳動的設計步驟和參數選擇 103 7. 5 帶傳動的張緊和維護 107 7. 5. 1 帶傳動的張緊和調整 107 7. 5. 2 帶傳動的安裝和維護 109 思考題 109 習題 109 第8 章 鏈傳動 111 8. 1 概述 111 8. 2 滾子鏈和鏈輪 112 8. 2. 1 滾子鏈的結構 112 8. 2. 2 滾子鏈的基本參數和尺寸 113 8. 2. 3 滾子鏈鏈輪 113 8. 3 滾子鏈傳動的運動特性及受力分析 116 8. 3. 1 傳動比、鏈速和速度不均勻性 116 8. 3. 2 鏈傳動的受力分析 118 8. 4 滾子鏈傳動的設計計算 118 8. 4. 1 鏈傳動的失效形式 118 8. 4. 2 額定功率曲線 119 8. 4. 3 鏈傳動的設計準則和鏈的額定功率曲線 119 8. 4. 4 鏈傳動的設計計算及主要參數的選擇 120 8. 5 鏈傳動的布置、張緊和潤滑 124 8. 5. 1 鏈傳動的布置 124 8. 5. 2 鏈傳動的張緊 125 8. 5. 3 鏈傳動的潤滑 125 思考題 126 習題 126 第9 章 齒輪傳動 128 9. 1 概述 128 9. 1. 1 齒輪傳動的優缺點 128 9. 1. 2 齒輪傳動的分類 128 9. 1. 3 齒輪傳動的基本要求 128 9. 2 齒輪的失效形式與設計準則 129 9. 2. 1 齒輪的失效形式 129 9. 2. 2 齒輪傳動的設計準則 131 9. 3 齒輪的材料、熱處理及其許用應力 132 9. 3. 1 齒輪的常用材料 132 9. 3. 2 齒輪材料的選擇原則 133 9. 3. 3 齒輪材料的熱處理 134 9. 3. 4 齒輪的許用應力 134 目 錄 Ⅶ 9. 4 圓柱齒輪傳動的載荷計算 139 9. 4. 1 計算載荷和載荷系數 139 9. 4. 2 載荷系數說明 140 9. 5 標準直齒圓柱齒輪傳動的強度計算 144 9. 5. 1 標準直齒圓柱齒輪傳動的受力分析 144 9. 5. 2 齒面接觸疲勞強度計算 145 9. 5. 3 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計算 146 9. 5. 4 齒輪傳動主要參數和傳動精度的選擇 148 9. 6 標準斜齒圓柱齒輪傳動的強度計算 151 9. 6. 1 標準斜齒圓柱齒輪傳動的受力分析 151 9. 6. 2 齒面接觸疲勞強度計算 152 9. 6. 3 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計算 153 9. 7 標準直齒錐齒輪傳動的強度計算 156 9. 7. 1 標準直齒錐齒輪傳動的受力分析 156 9. 7. 2 齒面接觸疲勞強度計算 157 9. 7. 3 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計算 158 9. 8 齒輪的結構設計 160 9. 9 齒輪傳動的潤滑 162 思考題 163 習題 164 第10 章 蝸桿傳動 166 10. 1 概述 166 10. 1. 1 蝸桿傳動的特點 166 10. 1. 2 蝸桿傳動的類型和應用 166 10. 2 圓柱蝸桿傳動的基本參數和幾何尺寸計算 169 10. 2. 1 蝸輪與蝸桿的正確嚙合條件 169 10. 2. 2 普通圓柱蝸桿傳動的基本參數 169 10. 2. 3 普通圓柱蝸桿傳動的幾何尺寸計算 173 10. 3 蝸桿傳動的失效形式、設計準則和材料選擇 174 10. 3. 1 蝸桿傳動的失效形式和設計準則 174 10. 3. 2 蝸桿傳動的材料選擇 175 10. 4 圓柱蝸桿傳動的受力分析和強度計算 176 10. 4. 1 圓柱蝸桿傳動的受力分析 176 10. 4. 2 圓柱蝸桿傳動的強度計算 177 10. 5 圓柱蝸桿傳動的效率、潤滑和熱平衡計算 180 10. 5. 1 蝸桿傳動的效率和自鎖 180 10. 5. 2 蝸桿傳動的潤滑 182 10. 5. 3 蝸桿傳動的熱平衡計算 182 10. 6 蝸桿、蝸輪的結構 183 10. 6. 1 蝸桿的結構 183 10. 6. 2 蝸輪的結構 183 思考題 186 習題 187 第11 章 滑動軸承 188 11. 1 概述 188 11. 2 徑向滑動軸承的主要類型 188 11. 2. 1 整體式軸承 188 11. 2. 2 剖分式軸承 189 11. 3 滑動軸承的材料和軸瓦結構 189 11. 3. 1 軸承材料的要求 189 11. 3. 2 常用軸承材料 190 11. 3. 3 軸瓦結構 195 11. 4 滑動軸承的潤滑 197 11. 5 不完全油膜滑動軸承的條件性計算 200 11. 5. 1 不完全油膜滑動軸承的失效形式和計算準則 200 11. 5. 2 徑向滑動軸承的設計計算 201 11. 6 液體動壓潤滑的基本方程 202 11. 6. 1 雷諾潤滑方程式 202 11. 6. 2 油楔承載機理 204 11. 7 液體動壓潤滑徑向滑動軸承的設計 計算 204 11. 7. 1 幾何關系 204 11. 7. 2 動壓潤滑狀態的建立 205 思考題 212 習題 213 第12 章 滾動軸承 214 12. 1 概述 214 12. 1. 1 滾動軸承的工作特點 214 12. 1. 2 滾動軸承的構造和常用材料 214 12. 2 滾動軸承的類型和選擇 215 12. 2. 1 滾動軸承的主要類型、性能與特點 215 12. 2. 2 滾動軸承的三個重要結構特性 218 12. 2. 3 滾動軸承的類型選擇 219 12. 3 滾動軸承的代號 220 機械設計 Ⅷ 12. 4 滾動軸承的工作情況分析 222 12. 4. 1 受力分析 222 12. 4. 2 失效形式和計算準則 223 12. 5 滾動軸承的壽命計算 224 12. 5. 1 滾動軸承的基本額定壽命 224 12. 5. 2 滾動軸承的基本額定動載荷 225 12. 5. 3 滾動軸承的當量動載荷 225 12. 5. 4 壽命計算公式 226 12. 5. 5 角接觸球軸承和圓錐滾子軸承的徑向載荷和軸向載荷計算 228 12. 5. 6 同一支點成對安裝同型號圓錐滾子軸承的計算特點 229 12. 5. 7 不同可靠度的軸承壽命計算 230 12. 6 滾動軸承的靜強度計算 232 12. 7 滾動軸承的極限轉速校核計算 234 12. 8 滾動軸承的組合結構設計 234 12. 8. 1 滾動軸承的定位和緊固 235 12. 8. 2 滾動軸承的組合結構 236 12. 8. 3 軸承游隙和軸承組合位置的調整 238 12. 8. 4 滾動軸承的預緊 239 12. 8. 5 滾動軸承支座的剛性和同軸度 240 12. 8. 6 滾動軸承的配合和裝拆 240 12. 9 滾動軸承的潤滑和密封 243 12. 9. 1 滾動軸承的潤滑 243 12. 9. 2 滾動軸承的密封 245 思考題 246 習題 247 第13 章 軸 249 13. 1 概述 249 13. 1. 1 軸的分類 249 13. 1. 2 軸的材料 251 13. 1. 3 軸的毛坯 252 13. 1. 4 軸的組成 252 13. 1. 5 軸設計過程中的主要問題 252 13. 2 軸的結構設計 253 13. 2. 1 擬訂軸上零件的裝配方案 253 13. 2. 2 零件的軸向和周向定位 253 13. 2. 3 軸最小直徑的估算 255 13. 2. 4 各軸段直徑和長度的確定 256 13. 2. 5 結構工藝性要求 257 13. 2. 6 提高軸的強度、剛度和減輕重量的措施 258 13. 3 軸的計算 260 13. 3. 1 軸的強度計算 260 13. 3. 2 軸的安全系數校核計算 262 13. 3. 3 軸的靜強度校核計算 263 13. 3. 4 軸的剛度計算 264 13. 3. 5 軸的振動穩定性計算概念 265 13. 4 軸的設計實例 265 思考題 272 習題 272 第14 章 聯軸器和離合器 274 14. 1 概述 274 14. 2 聯軸器 274 14. 2. 1 聯軸器的作用和要求 274 14. 2. 2 常用聯軸器的結構、特點及應用 275 14. 2. 3 聯軸器的選擇 283 14. 2. 4 聯軸器的使用與維護 285 14. 3 離合器 285 14. 3. 1 離合器的作用和要求 285 14. 3. 2 常用離合器的結構和特點 285 14. 3. 3 離合器的選擇 290 14. 3. 4 離合器的使用與維護 291 思考題 291 習題 292 附表 293 附表1 抗彎、抗扭截面系數計算公式 293 附表2 高頻感應淬火的強化系數βq 294 附表3 化學熱處理的強化系數βq 294 附表4 表面硬化加工的強化系數βq 294 附表5 零件與軸過盈配合處的kσεσ值 294 附表6 軸上環槽處的理論應力集中系數 295 附表7 軸肩圓角處的理論應力集中系數 295 附表8 軸上橫向孔處的理論應力集中系數 296 附表9 軸上鍵槽處的有效應力集中系數kσ、kτ 297 附表10 外花鍵的有效應力集中系數kσ、kτ 297 附表11 螺紋尺寸系數ε 297 附表12 螺紋的有效應力集中系數kσ 297 參考文獻 298
|
|
|
|
|
網友評論
歡迎您對圖書進行評論,表明您對此圖書的感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