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市場價:46元
|
會員價:39.1元
|
VIP 價:39元
|
|
|
UG NX 8.0 數控加工自動編程 第4版 |
【評分星級】
共有0位網友參與打分 |
【作 者】康亞鵬 楊小剛 左立浩 |
【出 版 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 |
【I S B N】978711140680 |
|
【裝 幀】平裝 |
【圖書狀態】
上架
|
【所屬類別】
案例與設計類 >> 軟件應用類
|
|
|
|
內容簡介
本書以UG NX 8.0為平臺,內容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由基礎入門到高級應用,通過詳細的講解和實例演示,圖文并茂地敘述了UG CAM的特點、操作方法及工作流程,系統地介紹了UG CAM中各加工操作類型的創建、參數設置、機床控制、實例仿真檢查。本書特別注重實用性,針對每個應用模塊都給出了相應的典型操作實例,最后一章還給出了3個大型綜合實例的工藝流程、制作方法。另外,本書還配備了多媒體教學光盤,對書中講到的所有實例均制作了多媒體語音視頻進行講解,內容通俗易懂、方便實用,便于讀者學習。 本書面向具備機械加工理論基礎、CAD基礎知識的初學者,可以作為數控加工計算機編程的培訓教材或自學參考資料,也可作為企業、大中專院校、職業培訓班的數控培訓教材。
|
圖書目錄
編著者 目錄 第4版前言 第1章UG NX 8.0概述1 1.1UG NX 8.0概述1 1.2UG NX 8.0的主要功能模塊2 1.3UG NX 8.0 CAM的特點4 1.4UG NX 8.0 CAM的主要功能模塊5 1.4.1UG/CAM Base(基礎模塊)5 1.4.2UG/Postprocessing(后處理模塊)5 1.4.3 UG/Lathe(車削模塊)6 1.4.4UG/Planar Milling(平面銑削模塊)6 1.4.5UG/Core & Cavity Milling(型芯和型腔銑模塊)6 1.4.6UG/Fixed-Axis Milling(固定軸銑模塊)7 1.4.7UG/Flow Cut(自動清根模塊)7 1.4.8UG/Variable Axis Milling(可變軸銑模塊)8 1.4.9UG/Sequential Milling(順序銑模塊)8 1.4.10UG/Vericut(切削仿真模塊)8 1.4.11UG/Wire EDM(線切割模塊)8 1.4.12NURBS(軌跡生成器模塊)9 1.5UG NX 8.0的新增功能9 1.5.1UG全息3D的新增功能9 1.5.2UG驗證的新增功能10 1.5.3UG設計的新增功能10 1.5.4UG CAM的新增功能15 1.5.5NX CMM數控測量編程16 第2章UG NX 8.0 CAM的基礎知識17 2.1UG NX 8.0 CAM的基本操作17 2.1.1UG NX 8.0 CAM的界面操作17 2.1.2UG CAM的鼠標操作22 2.2UG NX 8.0的加工環境設置23 2.3UG NX 8.0 CAM的操作導航器25 2.3.1操作導航器的內容25 2.3.2加工操作的狀態標記29 2.4UG NX 8.0 CAM的加工操作界面30 2.4.1UG CAM的銑加工操作界面30 2.4.2UG CAM的點位加工操作界面31 2.4.3UG CAM的車削加工操作界面32 2.5UG NX 8.0 CAM的功能術語33 2.6UG NX 8.0 的坐標系36 2.7刀軌可視化仿真與機床仿真37 2.7.1刀軌可視化仿真37 2.7.2機床仿真39 2.8后置處理40 2.8.1車間文檔40 2.8.2后處理40 2.9UG NX 8.0 CAM的加工流程41 2.9.1創建程序42 2.9.2創建刀具43 2.9.3創建幾何體45 2.9.4創建方法46 2.9.5創建工序51 第3章UG NX 8.0 CAM的通用參數設置52 3.1UG CAM非切削移動參數的設置52 3.1.1概述52 3.1.2進刀53 3.1.3退刀58 3.1.4進刀控制點58 3.1.5避讓59 3.2UG CAM公用切削參數的設置61 3.2.1拐角61 3.2.2步距62 3.3選項參數設定65 3.4切削進給和速度設定66 3.5機床控制68 第4章平面銑69 4.1平面銑概述69 4.1.1平面銑介紹69 4.1.2平面銑的特點69 4.2平面銑的創建方法70 4.3平面銑加工子類型71 4.4平面銑幾何體71 4.4.1新建平面銑幾何體71 4.4.2平面銑幾何體類型72 4.4.3平面銑的邊界幾何體73 4.5平面銑的參數設置78 4.5.1平面銑的操作參數設置78 4.5.2平面銑的切削參數設置82 4.6平面銑加工實例91 第5章面銑削102 5.1面銑削介紹102 5.1.1面銑削概述102 5.1.2面銑削的特點102 5.2面銑削的創建方法103 5.3面銑削子類型104 5.4面銑削幾何體104 5.4.1新建幾何體104 5.4.2面銑削幾何體的類型104 5.5面銑削的參數設置106 5.5.1面銑削的操作參數106 5.5.2面銑削的切削參數107 5.6面銑削加工實例108 第6章型腔銑118 6.1輪廓成型銑118 6.1.1輪廓成型銑概述118 6.1.2輪廓成型銑和平面銑的比較118 6.1.3輪廓成型銑子類型119 6.2型腔銑的創建方法120 6.3型腔銑操作參數設置121 6.3.1型腔銑的操作子類型121 6.3.2型腔銑幾何體122 6.4型腔銑的切削參數設置125 6.4.1型腔銑切削層設定125 6.4.2型腔銑的切削參數127 6.5型腔銑加工實例130 第7章深度加工輪廓銑140 7.1深度加工輪廓銑介紹140 7.1.1深度加工輪廓銑概述140 7.1.2深度加工輪廓銑的操作子類型140 7.2深度加工輪廓銑的創建方法141 7.3UG CAM深度加工輪廓銑的操作參數設置142 7.4深度加工輪廓銑的切削參數144 7.5深度加工輪廓銑加工實例147 第8章固定輪廓銑157 8.1固定輪廓銑介紹157 8.1.1固定輪廓銑概述157 8.1.2固定輪廓銑操作子類型158 8.2固定輪廓銑的創建方法158 8.3固定輪廓銑的操作參數設置159 8.3.1固定輪廓銑幾何體159 8.3.2固定軸輪廓銑驅動方法160 8.3.3固定輪廓銑的刀軸設定167 8.3.4固定輪廓銑的非切削移動168 8.4固定輪廓銑的切削參數169 8.5固定輪廓銑加工實例176 第9章UG CAM點位加工183 9.1點位加工介紹183 9.1.1點位加工概述183 9.1.2點位加工操作子類型183 9.1.3點位加工刀具子類型184 9.2孔加工的創建方法184 9.3點加工幾何體185 9.3.1創建點加工幾何體185 9.3.2指定孔186 9.3.3指定部件表面189 9.3.4指定部件底面190 9.4鉆孔循環190 9.4.1循環類型190 9.4.2最小安全距離192 9.5點到點加工的循環參數192 9.6Cycle深度193 9.7點位加工實例194 9.7.1中心孔的加工194 9.7.2固定循環鉆孔201 第10章UG CAM綜合加工實例207 10.1綜合加工實例1207 10.1.1模型分析207 10.1.2設定平面銑操作209 10.1.3模型粗加工(平面銑)211 10.1.4精加工側壁(平面銑)217 10.1.5精加工底面(面銑削區域加工)221 10.1.6刀路過切檢查225 10.1.7后置處理226 10.2綜合加工實例2227 10.2.1模型分析228 10.2.2設定型腔銑操作229 10.2.3模型粗加工(型腔銑)232 10.2.4模型二次開粗(剩余銑)236 10.2.5模型精加工(等高銑)239 10.2.6精加工平面(面銑削區域)243 10.2.7刀路過切檢查247 10.2.8后置處理248 10.3綜合加工實例3250 10.3.1模型分析250 10.3.2設定操作參數251 10.3.3模型外輪廓加工(平面銑)254 10.3.4模型粗加工(型腔銑)259 10.3.5模型二次開粗加工(剩余銑)264 10.3.6模型陡峭面精加工(等高銑)267 10.3.7模型曲面精加工(固定輪廓銑)270 10.3.8模型清根加工(清根參考刀具)273 10.3.9精加工底面(面銑削區域)275 10.3.10中心孔的加工(定心鉆)279 10.3.11固定循環鉆孔(鉆孔)282 10.3.12刀路過切檢查285 10.3.13后置處理286 參考文獻288
|
|
|
|
|
網友評論
歡迎您對圖書進行評論,表明您對此圖書的感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