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市場價:198元
|
會員價:168.3元
|
VIP 價:168元
|
|
|
沖壓模具工程師手冊 |
【評分星級】
共有0位網友參與打分 |
【作 者】姜銀方 袁國定 主編 |
【出 版 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年6月 |
【I S B N】9787111333197 |
|
【裝 幀】平裝 |
【圖書狀態】
上架
|
【所屬類別】
工具書 >> 手冊
|
|
|
|
內容簡介
本手冊吸收近年來成熟的新技術成就和發展動向,面向生產實際,是以實用、便查、便攜為特點的單卷綜合性工具書,手冊共有三本,分別為《沖壓模具工程師手冊》、《塑料模具工程師手冊》、《壓鑄模具工程師手冊》。 本書《沖壓模具工程師手冊》包括沖壓材料及模具材料、沖壓成形工藝及設備、沖壓模具設計、汽車覆蓋件沖壓成形模具設計、沖壓模具制造與裝配、沖壓模具標準、沖壓質量檢測與控制等內容。 本書主要為模具工程師現場備查引據使用,也適合于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和院校師生的案頭瀏覽、提示方向、擴大知識面、綜合處理技術問題之用。
|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篇沖壓材料及模具材料 第1章沖壓用材料 1.1鋼產品標記代號1-3 1.2沖壓常用板料的沖壓性能及 規格1-4 1.2.1常用沖壓用鋼1-4 1.2.2常用沖壓用非鐵金屬1-49 1.2.3常用沖壓用非金屬1-93 1.2.4國外部分沖壓板材1-93 1.3沖壓用新材料1-99 1.3.1高強度鋼板1-99 1.3.2雙相鋼板1-99 1.3.3耐腐蝕鋼板1-100 1.3.4復合板材1-101 1.3.5涂層板1-101 1.4沖壓用材料的合理選擇1-102 1.4.1沖壓用材料應具備的基本條件1-102 1.4.2沖壓用材料的選擇1-102 1.5沖壓用材料缺陷的檢查1-104 第2章沖壓模具用材料 2.1模具鋼及其熱處理1-105 2.1.1冷作模具鋼1-105 2.1.2無磁模具鋼1-119 2.1.3硬質合金1-120 2.1.4鋼結硬質合金1-121 2.2常用鑄鐵1-122 2.2.1灰鑄鐵1-122 2.2.2球墨鑄鐵1-122 2.2.3蠕墨鑄鐵1-122 2.3非鐵金屬及其合金1-122 2.3.1低熔點合金1-122 2.3.2鋅基合金1-123 2.3.3銅基合金1-124 2.3.4高溫合金1-124 2.4聚氨酯橡膠1-125 2.4.1聚氨酯橡膠制品的性能1-125 2.4.2聚氨酯橡膠的選用1-125 2.5沖模零件用材料的進廠檢驗1-127 2.6沖模零件的坯料準備1-128 2.7沖壓模具鋼的合理選用和 實例1-135 2.7.1冷作模具的選材1-135 2.7.2冷沖裁模的熱處理1-140 2.7.3拉深模的熱處理特點1-143 2.7.4冷作模具熱處理工藝舉例1-143第2篇沖壓成形工藝及裝備 第1章沖壓的基本工序 第2章沖裁工藝 2.1沖裁間隙2-5 2.2模具間隙的確定2-5 2.3沖裁件的工藝性2-23 2.4沖裁力的計算2-25 2.4.1沖裁力的計算和降低沖裁力的 方法2-25 2.4.2卸料力、推件力和頂出力的 計算2-28 2.4.3沖裁工藝力的計算2-29 2.5排樣和搭邊2-29 2.5.1排樣2-29 2.5.2搭邊2-33 2.5.3條料寬度2-34 2.6凸、凹模刃口尺寸計算2-35 2.6.1尺寸計算的原則2-35 2.6.2尺寸計算公式2-35 2.7精密沖裁2-38 2.7.1精密沖裁的幾種工藝方法2-38 2.7.2精沖零件的工藝性2-43 2.7.3精沖工藝參數2-50 第3章彎曲工藝 3.1彎曲變形分析2-55 3.2最小彎曲半徑2-56 3.3回彈角2-59 3.4彎曲件毛坯展開長度2-62 3.4.1中性層位置的確定2-62 3.4.2彎曲件展開長度的計算2-64 3.5彎曲件的工藝性2-74 3.6彎曲力的計算2-76 3.7彎曲模工作部分的設計2-79 3.8彎曲件的工序安排2-81 第4章拉深工藝 4.1拉深變形過程分析2-83 4.2圓筒形件的拉深工藝2-84 4.2.1毛坯尺寸的計算2-84 4.2.2無凸緣圓筒形件的拉深2-98 4.2.3帶凸緣圓筒形件的拉深2-102 4.2.4階梯圓筒形件的拉深2-104 4.2.5球面零件、錐形零件及拋 物面零件的拉深2-106 4.3矩形件拉深工藝2-110 4.3.1矩形件的毛坯計算方法2-111 4.3.2矩形件的拉深工序計算2-114 4.4連續拉深工藝2-119 4.4.1分類及應用范圍2-119 4.4.2料寬及步距的計算2-119 4.4.3拉深系數及相對拉深高度2-121 4.4.4工序計算2-122 4.4.5設計帶料連續拉深模的注 意點2-125 4.5變薄拉深工藝2-125 4.5.1變薄拉深的特點2-125 4.5.2變形程度和變薄系數2-125 4.5.3工藝計算2-126 4.6拉深件的結構工藝性2-127 4.7拉深模工件部分的尺寸參數 確定2-130 4.8壓邊力、拉深力和拉深功2-132 4.9拉深過程中的潤滑及熱處理2-137 4.10其他拉深方法2-141 4.10.1溫差拉深2-141 4.10.2軟模拉深2-142 第5章成形工藝 5.1翻邊2-146 5.1.1圓孔翻邊2-146 5.1.2外緣翻邊2-148 5.1.3非圓孔翻邊2-149 5.1.4變薄翻邊2-150 5.2脹形2-151 5.2.1局部脹形2-151 5.2.2圓柱空心毛坯的脹形2-152 5.3縮口、擴口與校平2-153 5.3.1縮口2-153 5.3.2擴口2-155 5.3.3校平與整形2-157 5.4旋壓2-158 5.4.1不變薄旋壓2-158 5.4.2變薄旋壓2-159 第6章連續沖壓工序設計和排樣 6.1連續沖壓特點2-161 6.2連續沖壓工序設計2-161 6.2.1條料排樣設計準則2-161 6.2.2工序確定與排序2-163 6.2.3載體設計2-168 6.2.4分段沖切設計2-170 6.2.5空工位及步距設計2-171 6.2.6定位形式的選擇與設計2-173 第7章冷沖壓設備 7.1壓力機的分類和型號2-176 7.1.1壓力機的類型2-176 7.1.2各類壓力機的用途2-177 7.2壓力機的技術參數2-179 7.3通用壓力機2-179 7.3.1摩擦壓力機2-179 7.3.2曲柄壓力機(沖床)2-179 7.4其他各類壓力機2-182 7.4.1拉深壓力機2-182 7.4.2冷擠壓壓力機2-183 7.4.3高速自動壓力機2-183 7.4.4精沖機2-185 7.4.5數控沖切及步沖壓力機2-187 7.4.6液壓機2-188 7.5沖壓設備的選用要點2-189 第8章典型沖壓自動送料裝置 8.1儲料裝置2-192 8.1.1卷料的儲(供)料裝置2-192 8.1.2條料和板料的供料裝置2-193 8.1.3二次加工小件的儲料裝置2-194 8.1.4定向裝置2-197 8.1.5分離裝置2-1998.1.6料槽2-201 8.2送料機構2-201 8.2.1條料、卷料和板料送料裝置2-202 8.2.2半成品送料裝置2-219 8.2.3取料裝置2-230 8.2.4理件裝置2-230 8.3搬運輸送裝置2-234 第9章沖壓安全技術 9.1壓力機安全保護裝置及手 工具2-238 9.1.1壓力機用安全保護裝置2-238 9.1.2安全裝置在壓力機上安裝時 的安全距離2-241 9.1.3手工具2-242 9.2沖壓模具的安全技術要求2-243 9.2.1沖壓模具安全技術措施2-243 9.2.2沖模安裝、搬運和儲藏的安全 技術2-246 9.2.3沖壓模具安全保護裝置2-248 9.3沖壓生產中的噪聲及其 控制2-252 9.3.1噪聲的危害及允許標準2-252 9.3.2沖壓生產中的噪聲源2-253 9.3.3噪聲的控制和消減2-253第3篇沖壓模具設計 第1章沖壓模具設計概述 1.1沖壓模具的分類及結構組成3-3 1.1.1沖壓模具的分類3-3 1.1.2沖模的典型結構和特點3-4 1.1.3沖模的結構組成及零件名稱3-8 1.2凸、凹模的結構設計3-8 1.2.1凸模設計3-8 1.2.2凹模設計3-13 1.2.3凸凹模3-15 1.2.4鑲拼式凸模與凹模3-15 1.3定位零件3-17 1.3.1擋料銷3-17 1.3.2定位板3-17 1.3.3導正銷3-20 1.3.4側刃3-21 1.3.5導料板、導料銷3-21 1.3.6側壓裝置3-22 1.4卸料與推(頂)件裝置3-23 1.4.1卸料的形式3-23 1.4.2推(頂)件裝置3-25 1.4.3彈性組件的選用與計算3-26 1.5導向零件3-28 1.5.1導柱、導套3-28 1.5.2導板與側導板3-30 1.5.3導塊3-31 1.6連接與固定零件3-32 1.6.1模柄3-32 1.6.2上、下模座3-33 1.6.3其他固定零件3-34 1.7沖模設計程序與步驟概述3-34 1.7.1沖件工藝分析3-34 1.7.2確定合理的沖壓工藝方案3-34 1.7.3進行工藝計算3-34 1.7.4模具總體設計3-34 1.7.5選擇沖壓設備3-35 1.7.6模具圖樣設計3-35 第2章沖裁模具設計 2.1沖裁模具設計的基本原則3-36 2.2沖裁模具工作零件尺寸的確定3-36 2.2.1計算原則3-36 2.2.2尺寸計算3-36 2.3沖模的壓力中心3-38 2.4沖裁模的結構設計3-39 2.4.1單工序沖裁模3-39 2.4.2復合沖裁模3-42 2.4.3級進沖裁模3-42 第3章彎曲模具設計 3.1彎曲模具設計考慮的因素3-46 3.1.1彎曲模具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3-46 3.1.2工序順序確定原則3-46 3.2彎曲模工作部分尺寸計算3-47 3.2.1彎曲時凸模與凹模之間的間隙3-47 3.2.2彎曲時凸模與凹模的寬度尺寸3-47 3.2.3彎曲時模具圓角半徑與凹模 深度3-48 3.3常用彎曲模3-49 3.3.1V形件彎曲模3-49 3.3.2U形件彎曲模3-50 3.3.3形件彎曲模(四角件彎 曲模)3-51 3.3.4Z形件彎曲模3-52 3.4復雜彎曲模3-52 3.4.1C形件彎曲模3-53 3.4.2O形件滑板式一次彎曲模3-53 3.4.3O形件自動卸料彎曲模3-54 第4章拉深模設計 4.1拉深件工序安排的一般規則3-55 4.2拉深模工作零件工作部分 參數確定3-56 4.2.1凸、凹模的圓角半徑3-56 4.2.2凸、凹模間隙C3-57 4.2.3凸、凹模尺寸及制造公差3-58 4.3拉深模的分類及典型結構3-59 4.3.1首次拉深模3-59 4.3.2后續各工序拉深模3-60 第5章成形模設計 5.1翻邊模3-63 5.2縮口模3-66 5.3脹形模3-68 第6章復合模設計 6.1結構設計3-70 6.1.1正裝式復合模與倒裝式復合模3-70 6.1.2凸凹模的最小壁厚3-71 6.1.3復合模的推件裝置3-71 6.2復合模設計注意事項3-73 6.3典型結構3-74 第7章級進模設計 7.1級進模結構特點3-79 7.1.1結構組成與特點3-79 7.1.2結構設計方法3-79 7.2模具零件設計3-80 7.2.1凸、凹模設計3-80 7.2.2定距和導正元件3-91 7.2.3卸料裝置3-92 7.2.4導料系統3-96 7.2.5側向沖壓機構3-99 7.2.6倒沖機構3-101 7.2.7鐓壓裝置3-103 7.2.8限位裝置3-103 7.2.9頂出裝置3-104 7.2.10監測裝置3-104 7.2.11防護裝置、廢料排除與制件 提取3-105 7.2.12輔助裝置3-107 7.3典型結構3-108 第8章精沖模設計 8.1精沖模結構特點3-117 8.1.1特點3-117 8.1.2分類3-117 8.2模芯結構3-119 8.2.1凹模3-120 8.2.2齒圈3-121 8.2.3凸模3-124 8.2.4反壓板3-126 8.2.5頂桿3-1278.2.6傳力桿3-127 8.2.7閉鎖銷3-128 8.2.8平衡桿3-129 8.2.9排氣、冷卻與潤滑3-129 8.2.10模芯零件間的配合和尺寸 要求3-130 8.3工作零件材料及硬度要求3-131 8.4典型結構3-132第4篇汽車覆蓋件沖壓成形模具設計 第1章概述 1.1汽車車身制造過程4-3 1.2汽車覆蓋件的質量要求4-3 1.3汽車覆蓋件成形特點4-3 1.4汽車覆蓋件沖壓技術的發展 方向4-4 第2章汽車覆蓋件沖壓變形分析 2.1汽車覆蓋件的結構特征4-6 2.2覆蓋件沖壓成形的變形特點4-6 2.3汽車覆蓋件變形趨向性控制4-9 第3章拉深件設計 3.1拉深方向的設計4-12 3.1.1確定沖壓方向的重要性4-12 3.1.2確定沖壓方向的原則4-12 3.2壓料面的設計4-14 3.2.1壓料面的作用與對拉深成形的 影響4-14 3.2.2壓料面設計原則4-14 3.3工藝補充部分的設計4-16 3.3.1工藝補充部分的作用4-16 3.3.2工藝補充設計原則4-16 3.3.3常見工藝補充類型4-16 3.3.4工藝補充實例4-20 第4章工藝切口 4.1工藝切口的作用4-22 4.2工藝切口的種類4-22 第5章拉深肋設計 5.1拉深肋在覆蓋件拉深成形中 的作用4-24 5.2常用拉深肋4-28 5.2.1拉深肋的種類及其用途4-28 5.2.2拉深肋的固定方式4-30 5.2.3拉深檻結構4-30 5.3拉深肋設計4-32 5.3.1拉深肋形式的設計4-32 5.3.2拉深肋幾何參數的設計4-32 5.3.3拉深肋的布置4-32 5.3.4拉深肋布置實例4-34 第6章覆蓋件沖壓成形工藝 6.1覆蓋件沖壓工藝設計4-35 6.1.1覆蓋件沖壓成形基本工序4-35 6.1.2工藝設計前的準備工作4-35 6.1.3沖壓工藝方案設計4-35 6.1.4沖壓工藝設計的內容和程序4-35 6.1.5典型覆蓋件沖壓工藝實例4-38 6.2沖壓毛坯形狀和尺寸的確定4-43 6.2.1毛坯形狀和尺寸的確定4-43 6.2.2合理毛坯材料的選擇4-44 6.3拉深成形4-46 6.3.1判斷拉深成形的難度4-46 6.3.2汽車覆蓋件拉深成形工藝的 設計原則4-46 6.3.3工藝孔和工藝切口4-48 6.3.4落料預成形4-49 6.3.5拉深方向的標注4-49 6.3.6沖壓設備選擇4-50 6.4拉深件修邊4-50 6.4.1修邊制件圖4-50 6.4.2拉深件修邊4-50 6.4.3拉深件的切斷4-51 6.4.4修邊與切斷工序的工藝設計4-51 6.5修邊件翻邊成形4-53 6.5.1翻邊變形特點4-53 6.5.2汽車覆蓋件翻邊件圖4-53 6.5.3選擇翻邊方向4-57 6.5.4沖壓設備的選擇4-58 6.6內部形狀成形4-58 6.6.1內部形狀成形時的變形特點4-58 6.6.2內部形狀成形工序安排4-61 6.7沖孔4-61 6.7.1沖壓方向的選擇4-61 6.7.2沖孔廢料的處理4-62 6.7.3沖孔工序的安排4-62 6.7.4沖壓設備的選擇4-62 第7章拉深模設計 7.1拉深模常見典型結構4-63 7.1.1單動拉深模4-63 7.1.2雙動拉深模4-65 7.2工作零件4-68 7.2.1拉深凸、凹模結構4-68 7.2.2凸、凹模及壓邊圈結構尺寸4-69 7.3導向零件4-70 7.3.1單動拉深模的導向4-70 7.3.2雙動拉深模的導向4-72 7.3.3壓邊圈和凹模的導向4-74 7.3.4凸模和壓邊圈的導向4-75 7.4壓邊零件4-76 7.4.1單動拉深模的壓邊4-76 7.4.2雙動拉深模的壓邊4-77 7.4.3壓邊圈內輪廓和凸模外輪廓之間 的空隙4-77 7.4.4凹模和壓邊圈的壓料面輪廓4-79 7.5擋料4-80 7.5.1擋料銷的結構、位置和數量4-80 7.5.2拉深毛坯的防反4-82 7.5.3擋料銷的畫法和尺寸標注4-83 7.6通氣孔4-83 7.6.1凹模的通氣孔4-83 7.6.2凸模的通氣孔4-83 7.7拉深時穿或沖工藝孔的結構4-83 7.7.1用一般的沖孔模結構沖工藝孔4-83 7.7.2穿或沖工藝孔的優缺點4-83 7.7.3穿或沖工藝孔的結構4-83 7.8有工藝切口的拉深模結構4-87 7.9拉深毛坯有切角的拉深模結構4-87 7.10覆蓋件拉深模設計4-88 7.10.1拉深模設計前的準備工作4-88 7.10.2拉深模設計的主要內容和設計 要點4-88 7.11拉深模調試4-91 7.11.1拉深模調試應解決的問題4-91 7.11.2調試程序4-92 7.11.3建立模具調試檔案4-96 第8章修邊模設計 8.1修邊模典型結構4-97 8.1.1修邊線的空間形狀4-97 8.1.2修邊方向4-98 8.1.3確定定位方式4-100 8.1.4修邊模典型結構4-101 8.2斜楔機構4-102 8.2.1斜楔機構與斜楔圖4-102 8.2.2斜楔受力分析4-103 8.2.3斜楔的設計程序4-103 8.2.4斜楔機構形狀設計4-105 8.2.5滑塊復位機構4-107 8.2.6常見斜楔滑塊結構舉例4-108 8.3修邊鑲件4-111 8.3.1確定修邊模鑲件4-111 8.3.2修邊鑲件的布置與交接4-115 8.3.3修邊模鑲件材料4-116 8.4修邊廢料的處理4-117 8.4.1廢料分塊與廢料刀配置4-117 8.4.2修邊廢料刀結構4-118 8.4.3沖孔廢料的排除方式4-120 8.4.4廢料處理注意事項4-120 8.5修邊模設計4-121 8.5.1修邊模設計前的準備工作4-121 8.5.2修邊模設計的主要內容與設計 要點4-121 8.6修邊模調試4-122 第9章翻邊模設計 9.1翻邊模典型結構4-123 9.1.1翻邊模的類型4-123 9.1.2翻邊凸模的擴張結構4-123 9.1.3修邊件翻邊時的定位4-123 9.1.4翻邊時的壓料4-123 9.1.5翻邊模的導向4-124 9.1.6翻邊模的出件4-124 9.1.7翻邊模典型結構示例4-125 9.2翻邊鑲件4-127 9.2.1翻邊輪廓4-127 9.2.2鑲件的分塊4-128 9.2.3凸、凹模鑲件尺寸4-129 9.2.4凹模鑲件的交接4-129 9.2.5凸、凹模鑲件材料4-130 9.3翻邊模設計4-130 9.3.1翻邊模設計前的準備工作4-130 9.3.2翻邊模設計的主要內容與設計 要點4-130 9.4翻邊模制造與調試4-131 9.4.1翻邊模制造要點4-131 9.4.2翻邊模調試要點4-131 第10章沖孔模設計 10.1沖孔模分類4-134 10.2確定沖壓方向4-134 10.3一般結構的沖孔模4-134 10.3.1斜楔沖孔模4-134 10.3.2垂直斜楔沖孔模4-135 10.4吊楔沖孔模4-136 第11章裝配壓合模設計 11.1壓45°和裝配壓合兩套沖模 的結構4-142 11.2壓45°和裝配壓合一套沖模 的結構4-143第5篇沖壓模具制造與裝配工藝 第1章沖壓模制造技術要求 1.1沖模零件的結構工藝性5-3 1.2沖模零件的加工技術要求5-3 1.2.1沖模零件的技術要求5-3 1.2.2沖模零件的加工精度5-3 1.2.3加工表面粗糙度5-4 1.2.4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控制5-5 第2章模具制造 2.1概述5-6 2.1.1鍛件下料尺寸計算5-6 2.1.2鍛造工藝要求5-6 2.2模具制造工藝過程5-8 2.2.1模具生產過程與工藝過程5-8 2.2.2模具零件加工工藝過程5-8 2.3模具制造工藝規程5-9 2.3.1模具制造工藝規程的定義與特點5-9 2.3.2模具制造工藝規程的文件形式5-11 2.3.3模具制造工藝規程制定的技術 基礎5-12 2.3.4模具零件制造工藝規程的基本 內容5-19 2.4模具工藝規程的執行5-27 第3章覆蓋件沖模制造工藝實例 3.1覆蓋件沖模制造要點5-30 3.1.1覆蓋件沖模制造特點5-30 3.1.2模具實型鑄造5-30 3.2拉深模制造工藝5-31 3.2.1拉深模的結構特點5-31 3.2.2拉深模模型和樣板的準備5-31 3.2.3凸模和壓料圈的制造工藝方案5-32 3.2.4凸模的工藝流程5-33 3.2.5壓料圈的工藝流程5-34 3.2.6凹模的工藝流程5-35 3.2.7頂出器的工藝流程5-37 3.2.8反成形凸模的工藝流程5-37 3.2.9裝配的工藝流程5-38 3.2.10在臥式仿形銑床上加工時的裝 夾和工作情況5-39 3.2.11雙拉深模用的工藝主模型和樣 架的準備及其制造工藝5-40 3.2.12成形裝飾肋條、裝飾凹坑和加 強肋等的凸模和凹模的精修5-42 3.3修邊模制造工藝5-43 3.3.1修邊模的結構特點5-43 3.3.2修邊模的簡單制造工藝5-43 3.3.3滑塊座的工藝流程5-44 3.3.4固定座和凸凹模鑲塊合件的工藝 流程5-45 3.3.5滑塊和凹模鑲塊合件的工藝 流程5-46 3.3.6凹模鑲塊的工藝流程5-48 3.3.7合金堆焊沖模刃口5-49 3.3.8裝配的工藝流程5-50 3.4翻邊模制造工藝5-51 3.4.1頂塊、斜楔塊和導板合件的 工藝流程5-51 3.4.2壓板、前凸模固定座、前壓 板、凸模和前凸模合件的工藝 流程5-53 3.4.3側滑塊和凹模鑲塊合件的工藝 流程5-55 3.4.4后滑塊和凹模鑲塊合件的工藝 流程5-56 3.4.5前固定座和凹模鑲塊合件的 工藝流程5-57 3.4.6裝配的工藝流程5-58 第4章模具成型件型面的成形銑削 4.1立銑加工工藝5-60 4.2仿形銑加工工藝5-61 4.2.1仿形銑削基本原理和加工 精度5-61 4.2.2仿形靠模、觸頭與刀具5-63 4.3數控銑削工藝5-65 第5章模具凸、凹模成形磨削 5.1成形磨削原理與方法5-67 5.1.1成形磨削原理與應用5-67 5.1.2成形磨削工藝5-69 5.1.3成形磨削實例5-76 5.2光學曲線磨削工藝5-86 5.2.1磨削工藝與方法5-86 5.2.2光學曲線磨削工藝條件5-89 5.3數控成形磨與坐標磨削工藝5-90 5.3.1數控成形磨削工藝5-90 5.3.2坐標磨削工藝5-91 5.3.3典型凸、凹模數控磨削實例5-94 第6章沖模零件加工方法的選擇 6.1凸模加工方法的選擇5-96 6.1.1常用凸模的結構形式5-96 6.1.2圓形斷面凸模的加工5-97 6.1.3非圓形斷面凸模和復雜形狀凸模的 加工5-101 6.2凹模型腔的加工5-102 6.2.1凹模型腔形式5-102 6.2.2凹模圓形型孔的加工5-103 6.2.3非圓形型孔和非直壁洞口凹模 加工5-110 6.3凸、凹模加工方法的選擇5-118 6.3.1加工方法選擇的依據5-118 6.3.2按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標注方法 選擇5-119 6.3.3按現有加工設備能力選擇加工 方法5-126 第7章高硬材料成型件的加工 7.1硬質合金凸、凹模的結構 特點5-128 7.1.1凸、凹模材料選用5-128 7.1.2硬質合金凹模形式5-128 7.2模具常用高硬材料成型件的成形 磨削5-128 7.2.1硬質合金凸、凹模成形磨削5-128 7.2.2鋼結硬質合金凸、凹模成形 磨削5-132 7.3電火花成形加工原理及工藝 過程5-132 7.3.1電火花成形加工的基本 原理5-132 7.3.2電加工工藝系統及應用5-134 7.4電火花成形加工工藝5-135 7.4.1電火花加工方法5-135 7.4.2電火花加工工具電極5-136 7.4.3電火花典型加工實例5-141 7.5電火花線切割加工工藝與 機床5-143 7.5.1電火花線切割加工原理與加工 特點5-143 7.5.2線切割成形加工條件及工藝參數 的控制5-145 7.5.3電火花線切割機床與性能5-148 7.5.4電火花線切割的應用5-151 7.5.5線切割加工質量、精度及影響 因素5-154 7.5.6靠模仿形線切割機加工5-156 7.5.7光電跟蹤線切割機加工5-157 7.5.8斜度和三維曲面的線切割加工 方法5-157 7.5.9電火花線切割數控程序 編制5-160 7.6電解磨削加工5-163 第8章沖壓模具的裝配與檢測 8.1沖壓模具的裝配與裝配方法5-164 8.1.1沖壓模具的裝配5-164 8.1.2沖壓模具的裝配工藝5-164 8.1.3沖壓模零件的固定裝配5-165 8.1.4模架的裝配過程5-170 8.1.5沖壓模間隙的控制5-177 8.1.6沖壓模裝配示例5-180 8.2沖模的安裝與調試5-188 8.2.1沖模上、下模的安裝5-188 8.2.2調整與試模5-189 8.2.3壓力機上安裝模具部位的結構與尺寸范圍5-197 8.3沖壓模具的檢測5-199 8.3.1模具檢測的作用及內容5-199 8.3.2模具零件的檢測5-204 8.3.3模具型面、型腔的檢測5-213 8.3.4模具研配壓力機5-214 8.3.5型腔模模架裝配過程中的 檢測5-215 8.4模具型面型腔的三維數字化 測量技術5-216 8.4.1三維數字化測量技術概述5-216 8.4.2三坐標測量技術5-216 8.4.3非接觸式測量技術5-221 8.5模具的驗收與使用5-225 8.5.1試模后的模具驗收項目5-225 8.5.2模具技術狀態的鑒定5-226 8.5.3沖壓模的使用5-227 8.5.4模具的維護保養與保管5-227 8.6沖壓模的修理5-228 8.6.1維修用的設備與工具5-228 8.6.2修配工藝過程5-228 8.6.3模具修復方法5-230 8.6.4沖模凸、凹模的修理5-233 8.6.5模具其他方面的修理5-237 8.6.6各類沖模常見故障及修理 方法5-239 8.6.7模具修復實例5-241第6篇沖壓模具標準件 第1章沖模技術條件 1.1沖模零件的要求6-3 1.2沖模的裝配要求6-4 第2章沖模典型組合 2.1典型組合6-5 2.2沖模典型組合技術條件6-8 第3章沖模標準模架及標準零件 3.1沖模模架形式6-10 3.2沖模標準模架6-10 3.3沖模模架標準零件6-27 第4章ISO沖模標準件 4.1沖模、成形模與鉆夾具加工板 公稱尺寸6-64 4.2凸模6-64 4.2.1圓柱頭直桿圓凸模6-64 4.2.260°錐頭直桿圓凸模6-65 4.2.3圓柱頭縮桿凸模6-66 4.2.4球鎖緊凸模6-69 4.2.560°錐頭縮桿圓凸模6-73 4.2.6圓凸模導向件6-73 4.3圓凹模6-74 4.4導柱6-75 4.5導套6-78 4.5.11型A形直滑動導套6-78 4.5.21型B形直滾珠導套6-79 4.5.31型C形帶頭滑動導套6-80 4.5.41型D形帶頭滾珠導套6-81 4.5.51型E形帶法蘭滑動導套6-82 4.5.61型F形帶法蘭滾珠導套6-83 4.5.71型G形帶臺滑動導套6-84 4.5.82型B形直滾珠導套6-854.5.92型E形帶法蘭滑動導套6-86 4.5.102型F形帶法蘭滾珠導套6-86 4.6模柄6-87 4.6.1A型和B型模柄6-87 4.6.2C型模柄6-88 4.6.3D型模柄6-89 4.7耐磨板6-89 4.7.1A型耐磨板6-89 4.7.2B型耐磨板6-91第7篇沖壓質量檢測與控制 第1章板料沖壓性能與試驗方法 1.1沖壓應力圖和變形圖7-3 1.2金屬板料的沖壓性能7-5 1.3沖壓成形性與材料特性7-6 1.3.1材料的沖壓成形性7-6 1.3.2材料特性值和成形性的關系7-7 1.4板料的拉伸試驗7-9 1.4.1拉伸試驗方法7-9 1.4.2拉伸試驗性能指標7-10 1.5板料的剪切試驗7-12 1.6板料的杯突試驗7-13 1.7板料的最大拉深變形程度法 (L.D.R法)7-14 1.8板料的錐形件拉深試驗法7-15 1.9板料的拉深力對比試驗法 (TZP法)7-16 1.10板料的彎曲試驗7-17 1.10.1反復彎曲試驗7-17 1.10.2彎曲撓度試驗7-17 1.11變形分析方法7-18 第2章沖裁件的質量與控制 2.1沖裁件的尺寸精度7-23 2.1.1沖裁件尺寸變化的因素7-23 2.1.2模具間隙對沖裁件尺寸精度的 影響7-23 2.2沖裁件的切口斷面質量7-26 2.2.1沖裁件的切口斷面組成7-26 2.2.2模具間隙對沖裁件斷面質量的 影響7-27 2.2.3各種材料不同的切斷面類型的 間隙值7-31 2.2.4金屬材料沖裁間隙與斷面質量7-32 2.2.5異形零件在不同尖角處的毛刺 高度7-39 2.2.6毛刺高度的測量方法7-40 2.2.7穹彎與模具間隙7-41 2.3模具制造精度對沖裁的影響7-41 2.4模具間隙對模具壽命和沖裁力 的影響7-42 第3章彎曲件的質量與控制 3.1彎曲件的質量7-44 3.1.1彎裂7-44 3.1.2截面畸變7-44 3.1.3偏移7-45 3.1.4翹曲7-45 3.2彎曲回彈7-47 3.2.1影響板料回彈的因素7-47 3.2.2彎曲件的回彈值7-49 3.2.3減小彎曲回彈的措施7-52 3.3沖壓回彈分析7-54 3.3.1汽車零件的變形及其回彈7-54 3.3.2回彈的影響因素7-56 3.4回彈控制與補償方法研究7-61 3.4.1回彈控制與補償方法概述7-61 3.4.2基于變壓邊力的大彎曲件回彈 控制方法7-61 3.4.3基于回彈預測的小曲率件模具 型面設計7-65 3.5彎曲件的質量分析(缺陷與 防止)7-65 3.5.1彎裂7-65 3.5.2防止彎裂的措施7-67 3.5.3減少回彈的措施7-68 3.5.4偏移7-70 第4章面畸變問題及其控制 4.1面畸變的分類7-74 4.2面畸變的測定法和評價法7-75 4.2.1面形狀精度不良的測量與檢查 方法7-75 4.2.2面畸變的評價法和最佳評價值7-76 4.2.3面畸變的簡易評價法7-78 4.3面畸變的發生機理及對策技術7-80 4.3.1貼模線圖與面畸變的發生和 消除過程7-80 4.3.2回彈對面畸變的影響7-81 4.3.3面畸變的對策技術7-82 4.4基于曲率特征的覆蓋件檢測 規劃7-86 4.4.1采樣規劃原理7-86 4.4.2算法實現7-87 第5章尺寸精度控制 5.1尺寸精度不良的分類7-88 5.2尺寸精度不良的影響因素7-88 5.2.1產生尺寸精度不良的原因7-88 5.2.2影響尺寸精度不良的主要因素7-88 5.3尺寸精度不良的對策技術7-91 5.3.1解決尺寸精度不良問題的技術 對策7-91 5.3.2尺寸精度不良對策實例7-92 5.4拉深件的形狀和尺寸精度7-93 5.4.1拉深件的形狀和尺寸誤差7-93 5.4.2拉深模具間隙對拉深件形狀及尺寸 的影響7-94 5.4.3凹模洞口高度對拉深件形狀及尺寸 的影響7-95 5.4.4凹模圓角半徑對拉深件形狀及尺寸 的影響7-96 第6章起皺現象與控制 6.1起皺的分類7-99 6.1.1按引起起皺的外力分類7-99 6.1.2按起皺發生部位分類7-101 6.1.3按部位及外力相結合的分類7-102 6.2各類起皺的特點及判別7-104 6.2.1各類起皺的特點7-104 6.2.2不同類型起皺的判斷7-104 6.2.3起皺判斷實例7-105 6.3影響起皺的因素7-106 6.3.1沖壓件結構、形狀尺寸的影響7-106 6.3.2材料性能對起皺的影響7-106 6.3.3模具參數對起皺的影響7-107 6.3.4毛坯尺寸和毛坯狀態7-108 6.4消除起皺的措施7-109 第7章破裂及其控制 7.1沖壓件破裂分類7-113 7.1.1按破裂性質的分類7-113 7.1.2按破裂部位的分類7-113 7.2針對破裂成形難度的評價7-114 7.2.1成形難度評價的概念7-114 7.2.2成形度與成形難度7-115 7.2.3針對破裂成形難度的評價方法7-116 7.2.4成形難度評價實例7-118 7.3破裂問題的控制技術7-121 7.3.1強度破裂的控制技術7-121 7.3.2塑性破裂的控制技術7-122 7.4破裂控制對策實例7-123 7.4.1底部破裂7-123 7.4.2轉角處的壁裂7-124 7.4.3橫向壁裂7-124 7.4.4L形零件法蘭處的破裂7-124 7.4.5汽車燈座的縱向破裂7-125 7.4.6汽車車門外板扣手部位的破裂 對策7-125 7.4.7汽車發動機油底殼的破裂對策7-125 7.4.8座椅升降器的破裂對策7-126 第8章沖壓件剛度控制 8.1沖壓件剛度的表示方法7-128 8.2影響剛度的主要因素7-128 8.2.1板厚和沖壓件曲率對剛度的 影響7-128 8.2.2材料性能對剛度的影響7-128 8.2.3其他影響因素7-129 8.3提高覆蓋件剛度的措施7-129 第9章各工序制件的質量分析綜合 9.1各工序制件的質量分析7-130 9.1.1沖裁件的質量分析和改進措施7-130 9.1.2精沖件的質量分析和改進措施7-131 9.1.3彎曲件的質量分析和改進措施7-132 9.1.4拉深件的質量分析和改進 措施7-134 9.1.5變薄拉深件廢品產生的原因7-136 9.1.6復雜曲面零件拉深時的質量分析和 改進措施7-137 9.1.7內孔翻邊的質量分析和改進 措施7-137 9.1.8外緣翻邊的質量分析和改進 措施7-138 9.2薄板沖壓成形仿真系統7-139 9.2.1沖壓成形三維仿真分析系統的 總體結構7-139 9.2.2計算機軟件平臺7-139 附錄 附錄A國內外常用金屬材料牌號 對照附-3 附錄B沖模術語附-12 附錄C金屬材料力學性能符號對 照表附-19 參考文獻參-1
|
|
|
|
|
網友評論
歡迎您對圖書進行評論,表明您對此圖書的感覺。 |
|
|
|
|